|
2023年两会青少年心理健康提案建议加快建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桥西小学工会主席柳玲玲 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 家庭教育观念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卫林 徐卫林建议,应进一步修订和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是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推广工作,有必要采取强制性手段,要求家长签订家庭教育责任书,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课程,唤醒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体意识等。 对中小学生进行 定期心理健康“体检”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 张其成建议,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用规范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有效跟踪。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灵成长支持战线。 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科普与指导,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 加强家校联动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引导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 姜耀东建议,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更新观念,通过政策解读、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或培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家长“言传身教”,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就需要家校联动。”他认为,首先要强化家庭和学校的职责和功能。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密切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倡导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营造积极正向氛围。 高校校医院 开设心理健康门诊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程建平建议,高校校医院应增设心理健康门诊,将心理健康服务“关口”前移,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心理问题应“治未病”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陈玮 陈玮建议,要必须践行“治未病”的中医理念,持续推进包括性教育、死亡教育等在内的生命教育,帮助他们加强自我保护,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 将学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有序纳入医保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 马珺建议:一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察,确保各项政策到位;二是将学生患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加强精神疾病药物研发;三是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入学健康体检,健全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筛查与回访约谈;四是加强政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拓展“社区—家庭—学校联合”心理服务体系模式;五是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政府指导的医校合作转介干预机制;六是建立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心理专业服务与行业监管;七是加强心理健康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队伍。 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 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民进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建议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心理学培训,将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作为班主任上岗培训重要内容。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沟通机制,通过日常联系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识。在学生心理问题超出学校及家庭能力范围时,通过转介机制尽快转至专业心理健康机构进行诊疗、帮助康复。 高校校医院 开设心理健康门诊 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保定一中校长王淑英 王淑英提出3点建议:一、把大健康教育列入国家课程,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是设立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三、家校社协同,加强大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纳入国家课程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 田静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统一编写符合中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课程实施。对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定人定岗培训,对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辅助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设立团支部“心理委员”,将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她还建议中小学校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联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让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及时得到专业帮助。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 专业化服务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 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 李孝轩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 一是加大精神卫生资源投入。可以借鉴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支持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给;加快出台向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健康教师倾斜的政策制度,提高薪酬标准,建设专业化队伍,提高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水平;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探索将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 二是加大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要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督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快补齐心理健康教育短板;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重;要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课时比重,在与大自然融入互动中,引导学生调适自我,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要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建立前置审查、限制性分级机制;要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网络平台,加快修订诊断标准;要加大对滥用心理量表、滥用精神类药物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具体而言,要探索体系化解决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问题,研究制订差异化措施,加快推进政府、社会、司法、学校、家庭等各方作用相互协同。特别是开展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趋势研究,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筛查预警机制。 建议开办公立特殊学校 培养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振涛 张振涛关注未成年人网瘾问题,经调研发现,虽然国家已要求每个中、小学校配备心理辅导老师,但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十分有限,这些青少年一旦辍学、休学多会遭受歧视、大多只能待在家里,走进教育盲区。他建议建立家长学堂,为广大父母创建一个学习成长的持续有效平台。同时对因心理问题无法正常入学的青少年群体,开办公立特殊学校,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尤其引导这部分特殊人群把网瘾网游依赖转化为职业技能,将他们在虚拟社会中建立的能力转化为他们的现实谋生手段。这种公立特殊学校,需在全国范围内布局,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收费合理而亲民,为因网络成瘾及抑郁焦虑等原因无法正常上学的青少年提供长期稳定的教育资源和校园氛围。 以上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社会报等 |